想过。 子嗣问题永远是心头大患,按玉旻那个又别扭又要较劲的性格,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娶别的女人回来当妃子,就他知道的,卜瑜和他以前都试探着问过许多次,但玉旻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不行。 这样要他怎么办呢? 明慎再想一想,觉得问题又要回到原点,因为这是他没有想明白的最后一点,他也理所应当地当做是最后的希望:那人叫他换个名字,他理解的言下之意是让他换个身份,可为何一定要强调不换姓? 他这个小脑瓜实在是想不明白,索性就先放着,去了江陵找那据说易容术出神入化的师父,先学扮作女子的办法。 可是他按图索骥,找到了一家金匠的店铺,却被那里守着铺子的小学徒告知:老板们出去旅游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明慎想了想,干脆留下来做了个学徒帮工。他本来就有修补金玉珠花的本事,做起来居然还算顺手。 那小学徒在最初的莫名其妙之后,也对他慢慢地放下心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两个人把因老板不在而格外冷情的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 明慎也老实说过自己是想来学易容的,最后经学徒之口得知,原来这家金铺的老板原先姓苏,便是在湖北、两广间往返唱戏的伶人,后来与当医女的老板娘相识后成了亲,便开了这家金铺,安定下来。夫妇俩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去游玩一次,几个月一回来,没有子嗣,倒是落得一身轻松。 他补珠花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这对夫妇回来了。年岁稍长,都是四十上下,但二人都相当有风韵,一见便是生活安逸、恬淡自在的人。 见到铺子里多了个人后,他们倒是没显得有多奇怪的样子——据小学徒说,他经常招些零工过来,故而他们见怪不怪。 等听明白明慎的来意之后,苏先生首先发话了:“教你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年轻人,易容术实属歪门邪道,你若不告诉我们你要学来干什么,我怎敢放心教你呢?” 明慎犹豫了许久之后,磕磕巴巴地讲了实话:“不瞒您说,我原本姓明,原来家里是在京城的,后来出了一点变故,家中只剩我一个人。我……爱上了一位男子,想嫁给他,他也立誓不再与别人好,可他位高权重,不能只娶一个男人,必须有子嗣……再加上外人的眼光,若是只娶一房男妻回去,会遭人非议。我没什么,可是我拗不过他的意思,也不愿意见他为我一意孤行,所以……” “所以你就跑过来,想要易容成姑娘的模样,好歹折中一下,是么?”苏夫人笑了,安慰他,“不用怕,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如此,你便先跟着学罢。只是你这个嗓子……” 明慎有点紧张地望着她:“我听说易容还要学伪声,会厌开合,我的嗓子现在这样了,还能学吗?” 苏先生插话道:“能学,不过要让夫人为你开几副药,先养好。伪声极其伤嗓子,不过我原先唱戏,夫人是医女,多亏了她,这么多年被她养着,倒是没有出太大的岔子。” 明慎就这么在金铺里住了下来。苏先生得了空,白天教他修补金玉,傍晚便教他易容、调理声息,苏夫人每日给他们熬护嗓汤。后来有一回,苏先生见他补珠花补得顺手,随口跟他一问,得知明慎的父亲明教明逸后,一拍手腕:“明逸!后生辈,你不早说,他是我同门的师弟呀!” 明慎正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见苏先生乐颠颠地回房捧了几个戏本子来——这些戏文年岁长久,经人手抄,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他经老先生指认,在上面发现了父亲的字迹。 苏先生道:“这是我们几个师兄弟年少闲时自编的戏本子,每人得空了就写一段,后来大家各自出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广州,这些东西也就由我来保存。” 明慎就挑了自己还记得的一些事告诉老先生,略去了当年那场抄家惨剧,尽量捡了轻松的事情告诉他。苏先生听得叹息连连:“明师弟的天资功底都是最好的,人也有才气,难怪你说霍老将军的女儿会不顾一切嫁给他……可惜了,没想到,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