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要倘若有人心怀不轨,只怕到时候很难收拾。 这几天发生的怪事颇多,戴巧姐忧心忡忡,跟我谈起这话儿来,说干嘛要搞什么观礼啊,麻烦死了,人家青城山,还不是悄不作声地就开了? 我们两个小喽啰站在门口,瞧着附近影影憧憧,不知道来人都是什么目的,所以也不敢大声说话,只是小声嘀咕着,我回复戴巧姐,说人的脸,树的皮,凡事都有这么一个讲究,需要一个名义,这也正是我们过来的缘由,你说对不对? 双方商量没多久,待太阳落于西山,雒洋长老被一众人等簇拥着走了出来。 他一路走到了宫前的广场之上,站立其间,脸容一肃,这时不知道哪儿竟然又走来了四名头扎黄巾的力士,大旗一展,结果无端之中就有礼炮一炸,砰砰砰,震天响,整整十二连发,将场面直接镇住了,围观之人都不由自主地静了下来。 响声震天之后,迷雾中浮现出了隐隐的鼓声,鼓点时有时无,不知不觉间居然就变得波澜澎湃起来,我循声望去,只见崖边有一个浑身湿漉漉的中年汉子,正抱着一座大鼓,使劲儿地擂着。 咚、咚、咚…… 鼓点震天,整个山顶都在应和,我感觉脚底下的尘土都在随之而动,浑身的血液也开始沸腾起来,仿佛随着这节奏,整个人都好像要呐喊,挺身而出一般。 “好强悍的音律道术!” 身边突然有人感慨,我扭头一看,却见刘老三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出现在场中,目光直勾勾地瞧着那个浑身湿漉漉的汉子,凝声说道:“这个人,应该就是茅山宗的徐修眉了,此人练就了一身翻江入海的好本事,能够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而不起身,想不到竟然还是精通音律的大拿。” 茅山底蕴,如此深厚,实在是让人感叹,随着那鼓声将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的时候,横空之中又出现了两人,扛着一方大旗,左边上书“上清”,右边写着“茅山”。 这旗子足有三四丈高,根本就是直接用一整颗松树削制出来的,底部足有海碗大,却被那人舞动地如一根牙签一般,轻松惬意。 这些人都是徒然一下就出现了,恣意狂舞,在这样的鼓声之中,开始有人高声念诵起了《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开始还只是嗡嗡细语,而后开始充斥在了我们的耳中,再过了几秒钟,就仿佛浪潮一般,直接铺天盖地,汹涌而来,整个天下间都充斥着这种铿锵有力的道经,仿佛万千人在一同念诵,回荡不休。 我虽是外行,但是瞧见这副场面,心中难免有些心情激荡,这才晓得茅山所谓的重启山门而观礼,便是这般气派,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所谓观礼,实则立威。 茅山闭门久矣,通过此等方法前来立威,这也属于正常,而且只有将獠牙亮出来,方才能够让虎视眈眈者,减了那坏心思。我瞧见这些人里面,唯独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双脚之下,都绑着一个纸扎的角马,上面炁场凛然。就在这铺天盖地的诵经声之中,居中而立的雒洋长老朝天祭祀道:“三清在上,三茅祖师护佑,我茅山宗于今日,重临世间,弘扬道法,传承古今,临于世,敏于行,有请诸天神灵见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开!” 这仿佛是一句诀咒,当最后一声呐喊而出的时候,也正是那鼓点瞧到最急促的时候,那两个挥舞大旗之人摇得旗杆都要折断,黄巾力士跟在其后,旌旗招展,无数的旗幡舞动之中,一点光芒凭空而出,将整个天地都照耀得一片光华四起。 我在那一刻,双眼都给晃得一阵刺痛,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而当我流着泪睁开眼睛来的时候,只见一道恢弘大门,足有三丈之高,陡然而立在了广场后面的悬崖之上。 这时有二十多个或老或少的道士,从那巨门之后缓缓地走了过来,门前是万丈深渊,然而他们脚下去仿佛有着一层无形之梯一般,陆续地走出来,我眼皮一跳,瞧见上回接走杨小懒的那个青衣道士,竟然也在其中,眉宇凝固,脸色淡然,抱着拂尘,斜背道剑,翩翩而来。 这些道士的身上,都有萦绕的白色气雾,将其承托得宛如天上真仙一般,他们在广场之上站定,那四个舞动旗幡的黄巾力士终于不动了,彼此相距五米,立于阵前。 那两个舞动大旗的道人将旗杆往地上轻轻一放,这广场上面的条形长砖就像豆腐烂泥一般,直接被插入了半米。 强风凛冽,将那大旗吹得猎猎作响。 茅山,茅山! 这就是被人称作道门三绝的茅山宗,一个遁世十多年的顶级道门,这种开场,让人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觉得当真是吊炸天,每一种道法都是无迹可寻,让人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而当这二十几人的道士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