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63节


    嘉靖三十四年,朝堂发生的大事逐渐和主角开始产生关联。

    求月票,求支持!

    第169章 县试前

    县学中,海瑞正在给三人突击讲课。

    县试的日子出来了,二月初十。

    其实在县试这个层次,科举并没有那么严肃。

    原因也很简单,童子试三场,县试只是一场资格类的考试,通过了县试只是取得府试资格。

    海瑞今天没有讲四书五经,而是给三人讲县试的规矩。

    “这几日就可以去礼房报名了,报名之后还要交上打格考卷纸和素纸稿纸各二十张。”

    县试的答卷纸和草稿纸都是要考生自己准备的,但是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这些卷子要提前交到县衙礼房,检验完成后再打乱发给所有的考生。

    其实在真正答卷的时候,只用到三张答卷纸和九张稿纸,剩余的纸自然也不会发还给考生,而是当做县衙办公用纸。

    苏泽也忍不住吐槽,这些人是一点油水都不放过啊。

    海瑞继续说道:“县试的流程你们都知道了吧?我再讲一遍注意事项。”

    “县试考三场,第一场考的经义,《四书义》和《五经义》各一道,帖体诗一首。”

    “本朝最重经义,刷人也主要在第一天的考试中,只要经义通了,贴体诗只要声韵不出错即可,而后两场基本上不黜落考生。”

    时人最重八股,有些私塾甚至连后两项考试内容都懒得教,反正只要经义合格就能考上,何必浪费时间在其他上面。

    海瑞继续说道:“第二场考诏浩表判论,只要格式不出问题,莫要说些悖逆的话,并不会黜落人。”

    说完海瑞看了一眼苏泽,他对现在苏泽的经义能力已经很认可了,但是怕他脑子发热在卷子里写一些反动的内容。

    诏浩表判论,诏就是衙门的公文,表是表彰文书,判就是判决书,这些就是公文写作,格式对了就行。

    “最后一道是策论,以往年度黜人大多是避讳的问题,县试不是殿试,四平八稳就可以了。”

    科举考试从诞生以来,考试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大概脉络就是从唐代最重“文”,到宋代最重“论”,再到明代最重“经”。

    唐代科举考试重视的诗词,也就是个人的文学素养。

    唐代科举并不是做官唯一的途径,唐时还有五姓七望这样的累世大族,进士官远没有大明这么贵重。

    唐代科举,以诗文取士,也让整个科举考试舞弊严重,考试前行卷成风,很多文人都会赠送权贵诗词博取文名,或者依附于权贵获得推荐。

    宋吸取唐代的教训,开始不重诗文,反过来重视实务策,也就是策论的写作。

    但是实务策论的写作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寒门子弟的不公平。

    大家当然知道策论取士,取的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策论这东西是普通人都能写的嘛?

    寒门子弟连四书五经都不一定买得起,别说秦汉散文和史书了。

    宋代策论要兼具文采和论据,这论据自然就是平时日常读书积累了。

    寒门读书人在策论考试中自然是非常劣势,这就类似于如果高考不仅仅要考语数外,还要考音乐美术科研成果,这东西就不是普通人玩的了。

    考策论的结果,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指向性太强。

    宋之重臣,都要知贡举,就是主持过一次科举m.bJzJnf.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