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时候开始,打仗变成了一门技术而不是一门艺术。 通过参谋制度,将领个人能力的高低,依然能决定战争的走向,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就在参谋制度出现后,多次说明了一名杰出能够带领军队创造了不起的军事奇迹。 但是参谋制度也确保了一支军队的下限。 苏泽一直在向陆军和水师学校塞各种课程,各种东南最前沿的课程。 地理、测绘、气象、心理学、算学、后勤学。 在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之中,苏泽在前线的作用就是充当吉祥物,而陈璘也没有做出太多的决策。 真正制定战略计划,分析敌方情报,安排后勤补给的,都是第五旅的参谋处。 而平心而论,包括宋潜在内的第五旅参谋们,领兵作战水平都是不如陈璘的,如果让他们单个人指挥一个营还可以,指挥一个扩编的万人旅是不可能的。 可这些年轻的参谋们,却靠着参谋制度和团结协作,将整个第五旅安排得稳稳当当,陈璘这个旅长都没什么临阵指挥的机会了。 参谋制度将战争变成了一门科学。 这是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融入到了军队中,将战争量化分析的一门科学。 参谋分析战场的时候,不再是以往玄之又玄的“军心可用”,“士气可战”,而是具体到士兵最近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吃饱饭,能够负重走几里路,哪一支修整完毕的军队可以投入战场,等等这些具体的定量分析上。 在分析战场局势的时候,也不再是简单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抽象概念,而是对战场地理进行评估,对战场天气和风向进行预测,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分析预案,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分析情报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的刻板的分析敌人将领,而是从敌人将领从前的指挥风格,从敌人将领的心理学开始分析,从政治经济基础上预测敌人的行动。 这些都通过各种分析变成了科学流程,更不要说原本那就是更专业化的后勤补给和遣兵调将了。 物流学和后勤学在东南算学发展的加持下,全部都成了可以量化的报表和时间表,轨道车运输的士兵人数到站时间,随车运输的后勤补给数量到装卸时间,全部都变成了确定的数字。 从收到地方阵地军队调动的情报,到分析敌人可能进攻的地点,再到安排增援士兵和运输后勤补给,这一切参谋部都可以如同机器一样精密的自动运行。 陈璘这个旅长在这种被动防御作战中,也就剩下慰问士兵的吉祥物作用了。 有了参谋部,不是说将领不重要,一战二战中杰出的指挥官,依然能够彻底改变战争的走势。 参谋制度的出现,甚至放大了指挥官的作用,让将领不需要沉浸在战术安排这样的小事上,更着眼于整个全盘战局的掌控。 但是苏泽这个按照网络,拍脑袋成立的参谋部,确实已经改变了东南的战术体系,大大提升了军队的下限。 所以苏泽这才大张旗鼓的召集东南军方所有的高层,赶在过年之前返回南京,听宋潜这个第五旅的参谋长,讲自己在徐州会长中参谋处是如何运作的。 这也是为了让东南各旅都能意识到参谋制度的重要性,培养更多的参谋人才。 宋潜站在讲台中央,咽了一口唾沫。 这些人都是东南建军的元勋,每一个都要比自己的旅长资历还老。 他无助的看向陈璘,对方已经装死一样坐到了讲台下的座位上。 旅长也太没义气了! 宋潜吸了一口气,看样子旅长是靠不上了,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讲了。 宋潜翻开从徐州带回来的作战总结,开始讲起了他们第五旅参谋处在这场徐州会战中做的事情。 讲台下的众人都听的很认真,每个人都拿着笔在做笔记,宋潜这些经验,对于大家都很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