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他稳人心的说辞而已。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朱棣也感觉到了:自己高看了黄昏。 这小子……真就是个军事庸才! 关外的大好形势已经被他毁于一旦——朱棣也不知道,黄昏到底是什么人格魅力,能让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抗旨。 局势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还是商讨如何收服延平和顺平。 正思索间,康宁匆匆进来,“陛下,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求见,说有关关外的战事要亲自向您启奏,见吗?” 这个时候,你个军器令来凑什么热闹。 洪继来原本是军器同知,后来军器令外调地方担任布政司使,洪继来补缺,再后来本来他也要去中南半岛担任布政司使,不过他不接受。 一句术业有专攻,就把朱棣的旨意给说服了回去。 朱棣一想也是。 洪继来这样的火器人才,就应该继续呆在军器院。 朱棣听说洪继来求见,本想说不见,都什么时候了,朕这时候哪有心情听你说那些火器研发改进的细节,更没心情去理睬你要钱要人的要求——军器院那边从来就不缺人和钱。 这是黄昏说的——火器是大势所趋。 军器院那边务必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是大国重工的立身基本,是国家发展百年大计的保障,朱棣也认为有道理。 只是转念一想,洪继来这个时候求见……怕没这么简单。 洪继来不知道关外发生了什么事么? 肯定知道。 今天小朝会要讨论的事情他也清楚,为何一个军器令要跑过来说关外战事,只怕洪继来那边是有什么好消息? 挥手,让他进来罢。 片刻后洪继来进来,行礼之后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群臣,又看了看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哂笑一声,“诸位都是我大明王朝的国之栋梁,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高官,怎的这点波澜就让诸位愁眉不展了,这要是传到番邦去,岂不徒然让人笑话?!” 众臣工:“……” 你狗日的站到说话腰不疼。 你知道现在局势有多严峻? 关外牺牲那么多大明儿郎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已经被黄昏挥霍一空,关键是一旦瓦剌成长起来,没准就是下一个元朝。 你一个搞火器的粗人懂个锤子。 要不是军器监改制,你洪继来今天也配站在这里? 当然,后面这句话只有个别人有这个想法。 能道六部尚书和侍郎这个位置的读书人,德行都不会太差,一直沉默的徐辉祖也不会看不起洪继来,倒是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很是虚心的说了句洪令说的是。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