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处,小高王总要细心地询问民夫们是否准备了冬衣棉被,每天的吃食可还足够。 此时已是晚秋,眼瞅着就要入冬,若是后勤不能得到保障,谁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好在如今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并不存在所谓衣不蔽体的现象,在民夫大营的某个角落,越来越多的民夫聚集。 高澄在众人面前许诺,战后未来一年内,民夫们的家庭都可以获得免税特权,田亩租金也将得到适量的减免,若是出现死亡,家属会得到抚恤,因伤致残失去劳动能力,也会得到朝廷的奉养。 在民夫们山呼海啸的欢呼与赞誉中,高澄再次去往下一处。 太昌九年(540年)十月初三,初冬时节,随着高欢登将台,面对二十三万余大军一番慷慨陈词,痛陈国家分裂之害,并为将士们许诺重利,东魏第二次西征就此拉开帷幕。 高澄领三万五千京畿大军及一千亲卫先行,随军的还有十万民夫,而军队中,以高敖曹为前军,慕容绍宗、斛律光、侯渊、刘丰、尉兴庆等各领其部随行。 高欢则亲自统御二十万并州胡继后,随军将领有斛律金、窦泰、彭乐、潘乐、斛律羌举、斛律羡、薛孤延、莫多娄代文等等,而高欢、高澄父子共同的心腹陈元康,高欢有意将他带在军中,却被高澄劝阻,而留守晋阳,代为调拨后续物资。 陈元康贪归贪,但他知轻重,更重要的是其忠诚度毋庸置疑,他一个文士,没兵没将,凭什么反叛,更何况以高欢、高澄对他的信重,他也没有反叛的理由。 蒲坂渡口,黄河滔滔,但相比较其余河段,水流已经算是平缓。 随着高澄一声令下,民夫们开始有序架构浮桥,为京畿军以及即将抵达的高欢二十万大军渡河做准备。 忙碌三日,六道连通黄河东西两岸的浮桥被搭设而起,哪怕河对岸是王思政派来接应的部队,高澄还是派遣哨骑先行渡河,而后铺开来检查是否有埋伏,以防宇文泰偷摸溜过来,玩什么半渡而击。 待确认安全后,才命高敖曹等将领按次序渡河,自己与亲卫及十万民夫落在了渡河序列的最后头。 王思政派来的小校见状,感慨道: “大将军谨慎,万古难觅。” 也不知道是夸赞,还是什么,不过想来古人也没这么多阴阳怪气。 谨慎,是高澄与高欢为这一次西征定下的基调,他们不会去追寻奇谋妙计。 所谓奇谋,能收获巨大回报的同时,也意味着极大的风险,平添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坐拥二十三万余大军,高家父子不愿意去冒这样的风险,他们打定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