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起闻言疑惑道: “医道?” “没错!便是医道!” 高澄肯定道: “医者承黄公之术,怀济世救民之仁心,存谨慎负责之品质,倡毕生钻研之精神,即为医道。 “全翁曾历仕宦,得居侍郎之位,却视富贵如闲云,弃职著书,穷尽心血,得《注黄帝素问》八卷,以留后人,当为医道之大成者。 “孤有意在洛阳开办医学,还请全翁侨居于此,任院长,以医者仁心、品质、精神,教化生员,救世人之疾苦。” 说罢,高澄拿出一份诏书,诚恳道: “孤听闻全翁北上,即向天子请命,以著书之功,为全翁封赐县伯,食邑五百户,若全翁愿居此任,只三年时间,孤愿再以教化之功,为全翁请侯爵之封,若有一日桃李满天下,孤愿再以济世之功,为全翁请公爵之封,还请全翁以天下百姓为念,莫要推辞。” 全元起虽然当过一段时间的侍郎,但确实是没有爵位的,如今高澄将所谓伯爵、侯爵、公爵一个个大饼朝他扔来,再怎么视富贵如闲云,也招架不住。 与官位不同,爵位是可以传系子孙,又有谁能忍住这般诱惑,况且小高王说话又好听,什么著书之功、教化之功、济世之功,哪怕是将来赏赐爵位也是师出有名。 至于齐王有没有能力兑现,这一点无需任何怀疑。 况且家人全被送来了洛阳,全元起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应下道: “大王盛情如此,老朽不敢推辞。” 高澄闻言,欣喜过望,却又命人抱来一个满了周岁的婴孩,说道: “此小儿姓孙,名思邈,出生后害了风冷,体虚多病,还请全翁施术救治。” 全元起以为是高澄要考校他的医术,便一口答应下来,于他而言,并非难事。 然而他却不知道,襁褓中,受风冷折磨的小婴孩便是高澄为自己后半生找的依靠。 相较于全元起,药王孙思邈在后世可要大了许多。 后世有记载说孙思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然而根据其自述‘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便能知晓,他必然是殷实家庭出身,只不过后续为治病,导致家境破败。 由于孙思邈的生年存疑,高澄原本只是尝试性的在暗地里寻找,看看京兆华原(陕西铜川)去年有无名叫孙思邈的婴孩诞生,也没抱多大希望,结果居然还真给他找着了。 又得知这婴孩出生时受了风冷,便更加确信他就是传说中的药王。 至于齐王为何会提前知道华原有一个叫孙思邈的婴孩诞生,谁又敢问,最终也只会为高澄添加一丝神秘色彩。 联想到孙思邈142岁的高寿,小高王立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