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岁,有一个寡母,娘子卫氏,下头有三个孩子,长子已经成亲了,如今已经生了两个小的,一男一女。 小女儿才满周岁,可以说是四世同堂。 其他三家也姓周,应是早前从一个地方过来的,在这儿安家落户。 姜棠托春台去官府打听了打听,四户没有案底,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她自然希望这些人和陆锦瑶的庄子里的人一样,但她是新东家,又是一个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她背后没有什么靠山。 她打听着市面上好的麦种二十文一斤,差一点的十五文一斤,亩产二三百斤。 上一成的税,再给庄户分两成,一亩地下来,不过能收一百多斤,亩产高些,才能够到二百斤。这么多的地,姜棠自然希望能看见这么多的粮食。还有一点,她做生意,铺子里需要很多菜,她想多种点。只是若按分成算,一家几口吃再多,也用不了那么多菜的。 一家几口,门前几畦菜地就足够了。 庄户们自然还是想要粮食。 庄户并非下人,若是不愿意,自可不在这儿住了。姜棠到时还得费心找别人来,若是耽误了春种,损失的还是她不是。 二月初八,天上飘了点细雪,姜棠托刘大嫂一家跟着她去庄子看了看。 晨起去的,坐了一个半时辰的马车才到。 刘家没地,也没钱,见着大片大片的地刘大嫂心水地不行,直道:“等有钱了,我也买地。” 哪怕十亩呢,雇人种,一年的收成足够家里人吃了。 做生意会赔钱,买房子只能住不能吃,但田地是一直有用的。 哪怕盛京城住着的权贵,家中也有不少庄子,只不过自己不种罢了。 姜棠道:“买别的可能会赔钱,但地不会。” 刘大嫂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等到了庄户,姜棠第二次见到周家人了。 周家人相貌很周正,当家的叫周正明,脸上透着一股老实的气质。二月份没活干,一家子就在家里待着,有时周正明会带着儿子孙子去山里,挖挖药材打打猎。 庄子换了新东家,但住在这儿的庄户不会走,等着新东家吩咐。 卫氏出来见了见人,她很是不好意思,打过招呼就去厨房准备中午的饭食了。 周正明把人请进屋,“东家怎么突然过来了,是有啥吩咐不?” 姜棠道:“过来和你商量一下地里都种什么,倒也没别的事。” 周正明心中有数了,道:“我在这儿种了十几年的地,去年,庄子种了三十亩的麦子,七亩多的花生,麦子亩产二百七十斤,花生二百四十斤,在附近算是极高产的。庄子里还养了四十多只鸡,五头猪,养的是膘肥体壮。东家放心,种地我最在行了,冬天雪厚,我看还是种麦子,再种些红薯,这个产量高。” 麦子加上红薯,两掺着吃,足够周家人吃饱。 姜棠没听周正明的,“今年我打算种二十亩的麦子,十亩地的花生,剩下的地种些萝卜白菜。” 周正明先是一愣,然后脸色有些不好,“东家怎么种这么多的菜,菜可不值钱,种菜哪有种粮食合算。” 粮食能吃,能填饱肚子,想吃菜一亩地还不够吃吗,用得着拿七亩地来种。 他们可不是奴才,非要听姜棠的,若真是这样,那还不如另找别的东家。 到底是小女子,什么都不懂,想一出是一出。 三十亩地的粮食,他们就少分五百多斤粮食,四家一分,那就是一个人的口粮。 本来种红薯可以吃饱的,种菜有什么用。 周正明一下就急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