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93节


    “臣觉得还是福建比较合适。”张居正抬起头再一次说道:“福建虽然远了一些,可是朝廷有急报,不会耽误什么事情。”

    朱翊钧没有说话。

    不可能让张居正把试点放到福建去。

    一来的确太远了,二来福建根本就没有什么代表意义。在那里完成清查田地也没有借鉴意义。没什么难度,暴露的问题少,哪有什么借鉴意义?

    后世史书上关于这次试点也只有五个字的评价:闽人以为便。

    朱翊钧虽然没有处理过这些事情,但是两辈子生活的经验告诉他,福建人应该是被代表了。至于说被谁代表了,那就不好说了。

    只有放在一个改革难度比较大的地方,才能够看出问题来,才能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在以后的改革当中避免。

    这是试点的根本原因和必要性,否则还搞什么?

    随便找个容易的地方搞一搞,这不就是面子工程吗?

    朱翊钧绝对不可能把试点放到福建去,不过现在也不是做决定的时候。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说道:“这件事,朕考虑考虑。”

    “是,陛下。”张居正面容严肃的躬身答应道:“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臣先告退了。”

    “朕送先生。”朱翊钧笑着说道。

    君臣二人各怀鬼胎,却一起笑着向外面走了出去。

    等到张居正离开,朱翊钧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自己之所以让高拱和海瑞他们回京,就是为了给张居正一些压力,不能让张居正按照原来的历史进度进行。

    如果还继续按照历史进度来做的话,历史很难有所改变。

    张居正改革的失败,除了万历皇帝本身的原因以外,也有改革本身的问题。

    张居正的改革是为了富国强兵,剖析到本质上就是两个字:敛财。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从百姓那里把财富聚敛上来,结果演变成了特权阶级的一场狂欢。

    除了清查土地的时候可以搞混,后面的一条鞭法更是如此。除了朝廷需要的棉桑丝绸以外,所有的赋税都不用银子来收取,结果导致地方的士绅和官员一起盘剥老百姓。

    到了收税的时候,他们不出钱收粮,把粮价可劲的往下压,压到只有平日的四成,甚至是更多。

    如果粮食可以交税,那就无所谓。粮价低了,我们不卖就是了。

    可是现在不行,上面有考成法压着,官员玩命的催逼赋税,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也得交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老百姓宁可赔钱,硬着头皮也得卖粮食。

    可是以这么低的价格把粮食卖出去,交了税了以后,家中的存粮就不够吃了。能怎么办?

    只能借贷。

    富户在这个时候把贷款放出去,还得起,我赚利息;还不起,我拿你的土地,甚至是拿你们家的人。

    佃户是怎么来的?卖儿卖女是怎么来的?

    还不起钱,女儿到我家来抵债,典型的不就是杨白劳、黄世仁和喜儿的故事?

    士绅地主阶级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他们支撑起了封建帝王王朝,因为皇帝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

    改革土地制度,就是在革士绅地主阶级的命,也是在革皇帝的命。

    可是不改革土地制度,百姓就吃不起饭,活不下去就会造反。

    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本质就是土地的集中与再分配。

    建国初年,刚打完仗,地多人少,大家领了地都能有好的生活。加上建国之初吏治清明,百姓的日子都好过。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越来越多,地就不够用了,特权阶级开始腐化堕落、玩命土地兼并、积攒生产资料,这就是土地集中。

    当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再一次揭竿而起、造反成功,重新分配土地,也就是重新分配生产资料。

    朱翊钧站在凉亭中,眺望着眼前的滔滔湖水,大脑飞快旋转。

    如果只盯着土地,主要生产资料不转变,国家的问题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除非来一场土地革命。

    实现土地革命的办法只有一个:造反。

    自己身为皇帝,革了自己的命。

    第一三八章 山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回到寝宫,朱翊钧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伸手从床底拿出一个盒子。

    盒子是紫檀木做的,简易的推拉结构。

    朱翊钧从盒子里拿出一副地图,缓缓地在桌子上展开。

    这幅地图从系统那兑换来的,是后世画的大明地图,很多位置都标注得非常清晰。

    目光扫了一眼,朱翊钧就扫到了一个位置,他思虑良久盯上的一个位置。

    只不过想要在这个位置开始,恐怕不容易。只要自己说出去,恐怕就会遭受反对。除了其他人之外,当地人恐怕都不会同意。

    M.BJZJNf.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回到明朝做仁君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