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人固有一死,可以死得重于泰山,亦有死得轻于鸿毛。 姚弋仲认为自己可以死,但不能死得轰轰烈烈,应该是要死得窝窝囊囊。 听上去好像有点什么不对劲,可姚弋仲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也打算那么做,不然不会仅是带着一人扛旗就来到汉军营地。他可不是穿越者,不知道蒙古阿巴孩被金人骗去,死得极为屈辱和悲惨,导致蒙古后代发誓要灭掉金国。 姚弋仲想得非常简单,轰轰烈烈在正面的战场战死,羌人或许会悲痛和缅怀,但由于是死于拼杀之中哪怕是会引起羌人对汉人的痛恨也是有限,毕竟汉军是在战场上杀人,可没有使用阴谋诡计给人的仇恨感。 仅带一人前来汉军营地,该是多么有胆量且伟大的人才会这么干啊!敢这样做的人,且不论是否愚蠢,胆气首先就摆在那里,任谁提起都该翘起大拇指呼一声“好汉”或者“英雄”。 要是这样的“英雄”或者“好汉”展现自己的勇气却在毫无反抗的情况下被杀死,杀人者或许会觉得自己杀掉的是一个蠢货,死掉的人也显得窝囊,但对于被杀者背后的民族而言,尤其是喜欢没脑子英雄的胡人,他们炸窝才是正常,不会觉得那是死于愚蠢。 姚弋仲是拿自己的命在赌,既是赌刘彦不敢杀,也是赌刘彦不会杀,毕竟数百万的羌人数量就摆在那里,要是刘彦在这种情况下举起屠刀,且先不谈数百万羌人会是什么反应,天下智者必然会视刘彦为没有气度的君主,该不该投奔报效可就得好好思量一下。 很简单的道理,人们往往认为一个人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有何等的度量挂钩,君王当然不能每样都显得光明正大,可也不能不看时机的采取厚黑一面。 完全光明正大而摒弃黑暗的君王,智者会认为这样的君王是冢中枯骨,但不合时宜的黑暗则会让智者觉得为如此的君王效劳最后会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姚弋仲事前已经知道刘彦无比年轻,没有想到的是会那么年轻,以至于看到之后露出明显愕然的表情。 刘彦今年的岁数是二十八岁,要算起来还真的是一名年轻到过份的君主,尤其是他这个君王不是继承于父辈的基业,是自己白手起家而来。 太过年轻总是会令人觉得不靠谱,要不怎么会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说法。 一个年轻到过份的君主,想要慑服臣子并不容易,姚弋仲愕然之后第一反应是看向帐内的文武众人,他想从那些人的表情来发现一点什么,看到的是那些人对刘彦的态度是出自内心的尊敬。 刘彦当然也在观察姚弋仲,想到了什么似得吩咐旁边的人:“给看座。” 不称呼,那是刘彦不知道该称呼什么。指名道姓不好,喊爵位不妥,喊官职更不妥,称呼表字则没有那么熟。 自然会有人抬来蒲团,放置的位置是帐内中间的过道,姚弋仲对着刘彦拱了拱手算是行礼,也不管是坐在中间像什么稀罕物被围观,十分自然地屈膝跪坐而下。 人的一言一行皆会展现出一种气度,脸上的表情和肢体的语言可以粗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涵养,气质这种东西就是这么来的。 帐内显得极为安静,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的兴趣。 这不是一场谈判,是一次显得突兀且根本不应该存在的会面,没有必要盛宴款待,也不需要恶语相向,更没有所谓先开口就会失去主动权,毕竟战争的事态已经摆在那里。 事实永远比语言来得可以证明一切,阵阵的战鼓声在汉军营寨之内响起,由数万将士高吼的“汉军威武”穿过物质的遮挡进入耳膜。 姚弋仲总算从安之若素中变了模样,他注视着刘彦,首次开口说:“贵方想趁在下前来,不在的时候进攻我军?” “我们好像也没有邀请阁下的嘛。”桑虞举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