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檀在众目睽睽之下投案自首,这件事几乎就没有难度了。 当晚,还有几家人被围攻。 有的人站出来说自首,有的人和百姓起了冲突被烧了宅子,还有的人直接被城防士兵拿下…… 曹寅找了处宽广开阔的地方,搭着露天的台子,在百姓的围观中查案,定罪的没有官身和功名立刻执行,不能执行的全关了起来,等刑部再议。 而那些人的家产,则全部充了公。 曹寅说,马上他们就会重算田亩,把地均匀地分给普通老百姓。 皇上新派的分地的钦差正在往杭州赶,没几日就会到来。 曹寅指挥人杀得人头滚滚,杭州湾仿佛都要被血染红了一层。 这次杭州的老百姓却没有惧怕杀人的旗兵,而是欢呼“曹青天”“大清万岁”。 读书人们看到这一幕,看到前不久还与自己交杯换盏的文人雅士们成为旗兵刀下亡魂,纷纷洒泪江边,偷偷给他们烧纸。 当有老百姓发现他们在烧纸时,就会对他们拳打脚踢,让他们心里更加悲哀。 百姓愚昧!愚昧啊! 那曹寅根本不是人!包衣果然就是大清养的狗!他该被钉在耻辱柱上!我们现在就写文骂他! …… 胤礽看着顾炎武的来信,眼中光亮逐渐淡去。 这是一封充满着愤怒和厌弃的斥责书信。 其他人都以为这是曹寅开的杀戒,顾炎武知道,这些事绝对是胤礽干的。 胤礽引发谣言,胤礽纵容民变,胤礽将杭州清贵耕读世家杀了近七成。 在文人眼中,这比曾经几次大清入关的屠杀更严重。 因为大清入关的屠城,和那些早早跑路甚至投诚的清贵世家们没有关系啊。 或许在顾炎武眼中,那些百姓和世家的命是平等的。但他不能容忍胤礽大开杀戒。 这些人很多罪不至死。 胤礽知道这些人罪不至死。 大清的律令中有许多连坐。 老弱妇孺,旁支友人,屠刀下有太多冤魂。 胤礽拿到顾炎武的信后,去看了法场。 瑟瑟发抖的妇孺在哭泣颤抖,鲜血喷涌而出的时候,那一双惊恐的眼睛还瞪着,好似正注视着法场外的胤礽。 第153章 (霸王票加更) 胤礽不是第一次见血。 宫里的那次不论,出使海外的时候,胤礽即使没有亲上战场,也为了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带着人一同打扫战场。 战场上的残肢,远比法场可怕。 胤礽本以为,看到太多的血腥,他又会想起第一世黑暗的记忆。 但在战场上看到的血腥没有激起他第一世黑暗的记忆,在现在法场上看到的血腥也没有激起他第一世的黑暗记忆。 他脑海里翻腾的,居然是第二世的事。 网络上的骂战,平静的校园生活……虽从有意识之后只有短短十几年相处时间,却能冲淡他第一世几十年痛苦的双亲。 他明白,现在他的痛苦,是因为第二世的道德观。顾炎武那封信,只是解开了他伪装的假面。 这件事他做错了吗? 他错的可多了。 这些人所犯的罪,其实罪不至死。 激起民变的人,斩除首恶就罢了;剩下的人,罚钱、罢官、甚至斥责一两句,就够了。 大部分时候刑不上士大夫,就算是文字狱,被诛杀的人也只是“首恶”,大部分被牵连的人都是流放或者罚款。 如果按照他们真正的罪名,估计连罚款都罚不了多少。 为何现在死了这么多人? 因为他们“妄图激起杭州民变,引发大清军队和南方百姓对立,妖言惑众意图谋反”。 谋逆大罪,即便你是士大夫,是清贵,也得满门抄斩,全家财产奉公。 顾炎武斥责太子,就是知道太子这是诬告。 这群被杀的人很冤枉,他们根本没有做这些事。 从这方面说,太子在滥杀无辜。 那么胤礽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胤礽要杀他们,必须杀他们,并不是表面上这几条罪名。 这群人必须死,是因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