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十几个兄弟,没有什么党能比得过皇子党。 康熙三十三年会试和殿试依次结束。 佟·法海,觉罗·满保,高其倬同列二甲中末位,赐进士出身。 他们虽只是二甲,声望比一甲三人更加显赫,俨然成为同榜进士的领头羊。 第224章 胤礽看了这三人的殿试卷子,叹了一口气。 高其倬先不提,法海和满保的卷子就算不能名列一甲,也能进入二甲前列。 但康熙时定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满不点元,汉不选妃”。 “汉不选妃”即汉人不能进宫。能进入皇帝后宫的除了蒙古人,就只有满汉蒙军旗和包衣。 所以一般说顺治之后的“汉妃”,其实就是汉军旗和汉包衣。 当然,如果皇帝真看上了某个汉女,也简单。从康熙时,江南官员就向宫里输送会唱戏的小女孩小男孩。乾隆时他和他的圣皇太后特别爱听戏,在宫中养着几十上百个小伶人。著名的漱芳斋,就是给那些小伶人住的地方。 这时候,只要把这些小伶人罚入包衣就成,便算是旗人了。 朝中也有许多汉人官员受了罪罚进入包衣,之后立了功再出旗为民。 “汉不选妃”,哪是如此不便之事。 但“满不点元”就很严格了。 这个措施其实是给顺治擦屁股。 顺治时为了扶持满人科举,科举曾经试着分满汉两榜。所以大清历史经历了112次科举,但有114个状元。 但那两次满汉分榜,遇到了极其严重的尴尬——满人参加科举的人数连榜都填不齐,大部分人能把字句写通顺就算优秀。 其实那两次满人状元可能确实有些真才实学,但被参加这两榜的满人废物拖累,他们的状元含金量也变得极其低。 顺治本想让满人中多出些厉害的读书人,来宣扬满人学问也不错。结果起了反效果。 于是只两期满汉分榜之后,这政策就停了。 之后满蒙只是给额外录取名额,不占用原本科举名额。放榜时,与其他汉人学子同榜排名。 然后,皇帝又跟挽尊似的,声称为了预防徇私舞弊,减轻满汉矛盾,“满不点元”,满人原则上不为状元,不入一甲。 不仅如此,若是康熙遇见特别优秀的旗人学子,还会故意压对方名次,将其压在三甲,然后迅速重用。 比如后面那个二十九岁就当封疆大吏的年羹尧。 也不知道康熙为何有这重用旗人,非得压对方科举名次的习惯。胤礽只能说,汗阿玛自有他的考量,作为太子,他要学的还很多。 唯一例外就是纳兰性德。康熙看来看去,委委屈屈给了纳兰性德一个二甲第七的好名次,回头还和胤礽说,他怕压得太低,天下人会笑话他不通文墨。 胤礽安慰康熙,汗阿玛您真是棒棒哦,把状元压到二甲第七,可真是太委屈您了。 于是纳兰性德以及后续许多满人勋贵想要大学、科举双魁首的梦想,就这么无情地被康熙咔擦了。 胤礽不知道说什么好。 最开始这“满不点元”,是皇帝自欺欺人的挽尊。但现在满人中也有能干人了,放开了不好吗? 可能他汗阿玛还是心虚吧,认为点了旗人的一甲,会引起天下汉人读书人的争论,索性直接压旗人名次了。 反正最后重用谁,还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 至于那些旗人也想要个好名次……做人要实在,别那么虚荣。(此处当有纳兰性德吐血的声音。) 法海和满保本来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