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天。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朕觉得,柳永这首词说的那娇媚之人,应当不如葵儿姑娘。” 这便是很直接的表达了。 小女孩一身医术却完全不懂如何应对男人,但皇帝至情至性却不是她讨厌的那种。 “陛下……民女……民女不读书,听不懂诗词的。”她声若蚊蝇,根本是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 朱厚照则轻笑一声,刮了刮她的鼻头,“听不懂没关系,你闭上眼。” 她也真的就闭上了眼。 第四百五十二章 八十万亩! 皇帝一道圣旨把王鏊王济之升到了内阁之中,随后便是故意低调起来一般,许久未见人影。 实际上外庭个个急着寻出路,所以排着队找王鏊,倒也显得递条子入宫的人少了起来。 旁人也都不晓得,只以为‘公司’、‘入股’这些新词,都是梅记的老板想出来的。本来嘛,几年以来梅可甲一直和海外的西洋人接触,说不准就是从那些地方听说的。 这些新词与陕西商人传统的‘万金账’结合在一起,为更名为大明南洋公司的梅记特别制定了新的账本。 账本上,叫人从股份的角度分成了很多块。 北直隶的一亩上好的良田,作价要25两一亩。但那是先前,现如今田产成了悬在脑袋上的刀,一旦被抓着把柄,说不准就得家毁人亡。 所以现在这价格自然是一降再降,已经到了上午一个价、下午就另一个价的程度。 不是朱厚照要割他们韭菜,实在是他想效率高些,怎样效率高?你不得不卖的东西降价、你不得不买的东西涨价,这两样一般人都扛不住,除非判断力和定力很强,否则总归是要被忽悠。 梅可甲又到处吹说,正德三年时海贸可以让公司所有的‘股东’分银一千万两。 对,股东。 都是没听过的新词。 当然这也无所谓,关键是如何分得银子。 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一笔单子成交,单量两千亩田地,作价三万两白银,换得比例为千分之三的干股。 做这笔‘生意’的是驸马都尉崔元,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永康公主和崔元都是名声较好的人,按照这个时候的‘常规做法’,以他们的身份占两千亩土地算是少的。 但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两千亩地,那可是笔大财富。 所以王鏊一边主持这项工作,一边觉得皇帝此记真乃绝妙。 同样是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二笔成交,乃是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闵孝仁,他是涿县人,老家置田八千余亩,这一看就是很有问题的。 王鏊在入账时直接压价,抹去零头,只作价8万两白银,换得千分之八的干股。 闵孝仁是个矮矮的胖子,得了这个结果也不敢多说,吃了个闷亏后回家去了。 这么多上好的田,不到十两的银子让他卖,他是真心疼。 但有什么办法呢? 锦衣卫和东厂已经在宛平县开始抓人了。 神武卫也叫朱厚照给抬了出来,这一共才一千七百多人的队伍,这几日尽在京师附近搞拉练了。京师内外也转悠了几圈,不要说好人了,坏人这时候都缩着脑袋。 大概是因为田价掉得厉害, 到3月23日时,勋臣之首英国公终于按捺不住,但他一出手就不得了,拿出了十一万亩多的田契! 所以他这个事,也不能只找王鏊。 得去见皇帝。 朱厚照为了这件事情能办下去,也为了老百姓,还是见了他。但是心中对英国公的失望是写在了脸上。 “京中似英国公这样的势要之家不下百数,所占田产虽不如英国公,但积少成多,这些田产一厘的税也不纳,与之相反,老百姓没有耕作之田,朝廷的赋税却都压在了他们身上,朕这个皇位真是坐在了火上。 你这个国公想要多传几代也该感谢感谢朕,否则天下无田的百姓杀了官造了反,朕的江山守不住,你这个国公的爵位怕也要让给下一朝立下开国之功的那些人了。” 尤其想到先前他竟然说捐献田产一百亩,朱厚照对此人已经完全的否定。 “微臣,惭愧。也无颜再掌中军都督府,请陛下革臣之职。” 老头儿磕在地上。但朱厚照已经不相信这些人能真的悔过。 “你有几子几孙?” “回陛下,臣有三子五孙。” “挑两人,到南洋公司的船上随商队出海。” 英国公瞬间失色,“陛下!请息怒。海外蛮夷……” “英国公,朕已宽宏大量了。”朱厚照略显得不耐烦。 出海当然是会有生命危险,那怎么办?勋臣、宗亲的利益往海外转移是既定之策。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