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有府中下人低头走了近来,准备在他耳边说些什么。 靳贵躲开了,“都是自己人,大声些。” “是!启禀老爷,山西的消息,山西都指挥使田则反了。” 一听这话,众人皆惊,“什么?!” 郭尚坤都想抽自己的乌鸦嘴,“是不是我说了一句王璟的不是,说的他连这点能耐都没有了?都指挥使不是他的人吗?” 丰熙第一时间想到宫里,有些忧心,“陛下估计又会是一夜不眠。” 除了他二人,就是年轻些的谢丕和景旸也稍稍有些不安,热热闹闹的平白出这种事,多晦气啊。 只有靳贵平静反问:“没了么?不应该吧?” “老爷神机妙算,有的。乱已经平了,前后也就两天的功夫。” “王伯安平的。” “正是。” “下去吧。” 靳贵扫视了一圈众人又慌乱、又震惊的眼神,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弯弯嘴角说:“不是只有我们在成长,陛下也在成长。铭之(郭尚坤字)提到弘治十二年……陛下可再也不是弘治年间那个无将无兵的监国太子了。” 郭尚坤拍了拍胸脯,“虚惊一场,还以为是大事,现在只需写份贺表就成了。” 众人噗嗤一笑,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要是反过来说,那可不就是写份贺表的事嘛。 第六百零一章 巡薯御史 朱厚照在宫城之中也能看到盛放于空中的烟花,大朝会的确不适合一年一次,不过由此而来的遗憾则是这样热闹的盛景也不能年年绽放。 得想个法子。 “陛下,外边儿还是凉的。” “朕知道。” 朱厚照手中攥着的是军报。 心里还在想着山西。 这种提前知道消息的小叛乱最终是这样的结局他一点儿也不意外,不过虽然没有意外之喜,可王守仁、严毕云毕竟帮助朝廷控制住了一场叛乱的影响。 本来按照这帮人的计划,先在京师中掀起重臣反叛案,在外则名义上拥戴沈王而自立,真要成了,其实还是有些麻烦的。 虽然说最终的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但这种影响会扩散到其他边镇,到那个时候朝廷怕是要疲于平叛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毕云得赏,王守仁也得赏。 说起严毕云这个人,他和王守仁同年,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年纪么四十左右,在古代这个岁数可不敢叫中年人,那再活几年都可以说是较为长寿的了。 至于他原先的官——提学,这个官职的全称为提调学校官,正统元年初设,其诞生的主要背景是越来越坏的官学教育,使得朝廷认为有必要针对教育系统设立一个专门的监察官员。 在南北直隶,提学由监察御史兼职,十三省则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充任,职级要么是正四品,要么是正五品。 所以严毕云在山西不属于都指挥使司系统,而属于按察使司,但两者之间相互往来频繁,有赴宴一事倒也正常。 再翻看其过往履历,朱厚照发现严毕云做过知事、推官,这些职务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一个衙门内的辅助官员,且几乎没有当过一把手,而都是二三把手。 一个四十岁的人如果说要培养,那也迟了,不可能人人都是大器晚成的张璁。 不过他立下的功劳不小,势必要进行一次重大提拔以此来表彰其功,并示范给更多的人看,什么叫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个严毕云,你要说赏他点什么合适?” 尤址偷偷瞄了一眼,也只有低头,“陛下圣明烛照,奴婢不敢多言。”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