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刘邦的首肯,萧何不敢耽搁,生怕耽误的久了,刘邦会反悔,连忙命人在校场筑造拜将台。 萧何筑造拜将台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许多将军听说汉王要拜大将军,纷纷猜测幸运会落到谁的头上,有不少几个曾今在反秦战争中立过功劳的将军更是兴奋的有些睡不着觉,认为当选的应该是自己。 在这些将军中,最有资格做大将军的算来算去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就是在反秦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的周勃、灌婴和樊哙。 周勃为人沉稳,很少说话;樊哙对刘邦极为忠诚,几次在刘邦有难时挺身相救,鸿门宴中若不是樊哙及时赶到,刘邦很可能已经被项羽诛杀。这两个人都非常可靠,而且战斗时十分勇猛,可他们却都没有统帅大军的经验,难以胜任大将军的职务。 与周勃和樊哙相比,灌婴资历要浅的多,虽然他领军打仗也很有一手,但他在以往的战斗中,都是领着规模不大的队伍作战,组织大型军事行动的能力还很是不足,封他为大将军的可能也不是很大。 正是因为如此,刘邦要拜谁为大将军更是扑所迷离起来。 建造拜将台的这几天,军营中到处都在猜测这一次刘邦将要封谁做大将军,但处在纷繁错综的形式下,没有人敢说能够判断出谁才是大将军的人选。 几天后,拜将台建好了,萧何掐指算了算,再过三天恰好就是拜将的最佳时日,连忙嘱咐刘邦斋戒,三日后进行拜将仪式。 刘邦听说几天不能吃肉,心中多少有些郁闷,但他却又不好违逆了萧何的意思,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吃了三天素食,断了几天酒水。 三天后,拜将吉时已到,这一日恰好天公做美,万里晴空、阳光明媚,三军将士早穿戴整齐衣甲,在校场列好整齐的队伍,只等刘邦等台拜将。 刘邦一大早便起了床,在侍女的服侍下,仔细的梳洗干净,穿戴上整洁的衣冠在一群大臣的簇拥下走到拜将台前。 到了拜将台前,他抬起脚,缓步拾级而上,每踏出一步,都像是使上了浑身的力气一般,踏的拜将台的石台“咚咚”有声。 火红的朝阳普照大地,太阳的光辉洒在点将台上,为点将台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外罩。 校场上旌旗迎风招展,一队队列着整齐队列的士兵手持戈矛,面容肃穆的看着拜将台上的刘邦。 刘邦上了拜将台之后,环视了一圈台下的军队,嘴角牵出一抹让人难以觉察的笑容。 “这就是我大汉的军队,有如此威严雄壮的军队,我又何愁打不败项羽,得不了天下?”刘邦很想仰头大笑,但他却不会这么做,他与项羽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总是能将心中真实的想法掩藏的很好,而项羽却总是喜怒形于色,无论是高兴还是愤怒总会挂在脸上。 萧何手捧符印斧钺跟着刘邦走上了拜将台,躬身将这些象征着权利和地位的器物呈在刘邦面前,刘邦点了点头,萧何转身将这些器物交给一旁的礼官。 台下一班将官个个翘首静立,都在期盼着幸运之神的光环能够落在自己的头上,作为将军,那颗象征着军队中最高权利的斗大金印就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够手持金印,对千军万马发号施令。 刘邦见三军列队整齐,百官也都聚拢在周围,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对萧何点了点头。 萧何上前一步,站在拜将台的前端,手捧一卷书简念了起来,书简中记述的无非是刘邦如何在沛县斩白蛇起义,又如何一步步走上汉王的位置,等到为刘邦表完功,萧何将书简一收,高声说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 萧何话音刚落,台下众将正在疑惑的相互看着,拜将台一侧走出了一个身披金甲的中年将军。 只见这将军身量魁伟、相貌英俊,头顶金盔、身披金甲,盔甲外罩着一件素袍,腰间斜挎一把五尺长剑,登台时步履轻健、态度从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威严。 当台下的将军们看清登台的将军面容时,一个个愕然的愣在了当场。 登台接受拜将的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认识,这人正是治粟都尉韩信,所有将军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刘邦要拜大将军,原本他们都以为会拜一名战功彪炳的勇将,没想到竟然会破格提拔韩信。 没等众将明白过来是怎么一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