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别说是改朝换代了,就算是换一个丞相,换一个大将军,都是要推辞无数次,最终才能达到有心人的目的的。 这很虚伪。 但这就是政治游戏。 而且,这个政治游戏虽然是虚伪异常,但是也不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譬如说西汉汉武帝要让窦婴替代建陵侯卫绾成为丞相,汉武帝刘彻把这个意思告诉建陵侯卫绾之后。 卫绾很是识趣,主动请辞。 而汉武帝就几经下诏挽留,最后才“不舍”的让建陵侯卫绾告老还乡,让窦婴成为丞相。 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向外界传扬出了他爱才以及尊敬卫绾的形象,而建陵侯卫绾也得到了好几次的赏赐以及汉武帝对他尊敬的声名。 两者皆有利,所以这看起来虚伪的游戏才能继续下去。 同样的,在改朝换代时玩的那些游戏,大体上也是这么一回事。 譬如后世的曹丕汉献帝。 曹丕得到正统声名,而汉献帝得到存活下去的机会。 这是一个等价交换。 当然,后世曹丕和刘协之间的这种”和谐“,咋一看很容易实现,实际上非常困难。 这需要刘协能充分认清自己的位置,并尽力配合曹家的”表演“。 从名义上说,你是皇帝,至高无上;从现实上来说,你就是个象征,一个牵线木偶。 在这俩差别巨大的角色间无缝切换,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譬如南北朝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就没有达到刘协的境界。 一天他和权臣高澄打猎,他的马跑得快了一些,就有人喊:皇上慢点跑啊,免得大将军(高澄)不高兴啊! 元善见听了一肚子火。 后来高澄给他敬酒,元善见就郁闷地说:“天下没有不亡的国家!这种傀儡的憋屈日子,朕不想过了,大不了一死!” 高澄一听,当时就火了。你个傀儡不好好配合我,这么多废话。你不是觉得憋屈吗?那你还张口闭口“朕朕朕”的,不当我的傀儡,你是个狗屁的“朕”! 当即就让自己的马仔打了皇帝三拳。 傀儡和权臣之间闹成这个样子,可以说是“车祸现场”,后面的君臣和谐禅让的戏分基本上没法演下去了。 高澄肯定当不成曹丕了,只能争取当个曹操,好好“调教”元善见,为后来人铺路吧。 高澄死后,高洋上位,觉得元善见已经调教得差不多了,想和他一同出演禅让大剧,高洋演曹丕,元善见饰刘协。 元善见三次下诏,表示要禅位给高洋。 高洋上位后,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食邑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等等,一切都是按照刘协禅让曹丕的模子来的。结果到了最后,元善见不配合了。 按刘协禅让的基调,皇帝想学习尧舜,顺应天命,无奈权臣就是推让不已。现在权臣终于答应了,禅让成功了,你是不是应该高兴呢? 你如果无法表现出喜悦之情,那就算了,毕竟高超的演技不能强求,但你好歹不能哭丧着脸吧? 禅让之后和妃子们哭哭啼啼就算了,还带着群臣们一起哭,这是神马意思?你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你是被逼的吗? 当然,元善见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命保住了。 而曹髦就惨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直接让自己灰灰了。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