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书籍的成本一般是由笔、墨和人工构成。雕版印刷出来的书,若印多了,这雕版平坦下来的人工微乎其微,只剩下笔墨成本。 漱玉纸与缣帛媲美,卖得只比缣帛便宜一点,但其实成本比缣帛要低很多。 这样一来,如果雕版印刷,书籍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有更多的人去读书,朝廷就有更多的人才可选拔。 只是…… 邓绥抬起头,看向两人道:“朕读书时,发现书中讹误甚多,若这样就去刻板,遗误后人,实在不妥。不若先校书,再刻 板印刷。” 许慎听完,心中为后进学子感到高兴,喜道:“陛下圣明,考虑周到,非我等及。” 邓绥听到一向质朴醇厚的许慎竟然这样称赞自己,不由得笑起来道:“许博士精通五经,师从大家,这校书一事需要你。” 许慎十分乐意:“承蒙陛下信重,下臣愿意。” 许慎答应后,邓绥又问他还有何人学识渊博,许慎推举马融刘珍等人,然后转头看向邓弘。 邓绥点头,假装没看到许慎的动作,叮嘱许慎处理好校书和为陛下启蒙的事情。 许慎心知这两兄妹估计有事,就告辞离开。 邓弘留了下来,问道:“陛下,难道臣的学问不如许博士吗?为何陛下让他校书,而不让我也校书?” 校书这不仅是学问的证明,还是名留文坛的机遇。 邓绥闻言,朝他笑道:“二兄确实不如许博士。” 邓弘听了脸一红,强行辩解道:“论博学,我不如许博士;但若论对《尚书》的理解,许博士不如我。” 邓绥解释道:“二兄现为侍中,又为圣上师,且你身子不甚强壮,校书耗费心神,我怕你吃不消。” “二兄,校书之人都是经学名家,以二兄的性子定然不肯落人后,长久以往怕是对你身子不好。”邓绥继续劝解。 邓弘动摇了下,但又舍不得校书的名头,迟疑道:“只是……” 邓绥见邓弘的神色,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道:“二兄治《尚书》,不如与他们只校这一本如何?” 邓弘颇为意动,但最后还是摇头:“不妥,我还是不去了。若为名声而去,反而失了本心。” 邓绥见邓弘做出这样的取舍,心中对他高看一眼,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拒绝这个诱惑的,赞道:“二兄真乃儒生。不过,不去校书,二兄用心教导陛下也是一眼的。” 教导出一位明君,亦能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邓弘做了决定,反而放松起来,对妹妹说的话极为赞同。于是,他开开心心回家做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