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周末最乐的事就是向我妈要上一毛、五分钱的,跑到小人书摊去看一整天的书。妈有时给一毛,那是五本小人书的价钱;有时只给五分,那只能看两本小人书,剩下的1分钱得留着,下次再有1分钱的时候,凑上再看一本! 我从不买零食,所以母亲很信任我。只要是周末,跟她说去看小人书,她都会给的。 那时我们镇上有一条老街,两边的店铺前都是两米间的走廊,小人书摊就摆在店面的走廊上。他们用一个个箱子把小人书装好,再用一张张大牛皮纸,将小人书的封面编上号,贴在牛皮纸上,挂到店面的墙壁或两根廊柱之间。然后,他们又将小人书根据牛皮纸上的封面再编号,依序写上相同的号码,让编了号的书屁股朝上,一本一本地排放在箱子里。其间多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类书籍。 想租书的人根据牛皮纸上的编号一指,说我要某某某号的,书摊老板就会根据编号,将小人书从箱子里抽出来交给你,等看完一本之后,你才给他租金! 那时大陆印制的小人书只有半本课本大小,是32开的,正反面都印有图像,下面是一行文字解说。而香港印制的小人书,则是16开的,并在16开的页面上,分上下两个图框,也是正反面都印有图像和文字解说。香港印制的小人书看起来比大陆印制的小人书要好看,但都是繁体字,不是一般水平,倒也是看不懂的。好在我从小聪慧,看着看着,就摸出道来,繁体字和简体字并没有差别多少,只要记住偏旁部首,依据推理就行了。 我那时候大多喜欢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其次才是西游记,最不喜欢看的是红楼梦西厢记,所以压根儿就没看那小人书。后来长大了迫于它是文学名著,才勉强看上一、两遍小说版本,但能记住的故事,却是少之又少的。 倒是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至今依然十分清楚,一个人物接着一个人物地往下看着,从史进、鲁达到108位英雄好汉排坐次,详详细细地看着。之前的小人书很少写到宋江投降招安,梁山好汉死死散散,所以看到最后依然劲头十足。看三国演义却不是如此,最不喜欢看的,是诸葛亮后期的失败再失败!反正,他到后来就一直输到老死,在我小小的心灵里,那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历史悲剧! 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但我偏偏在年少时候钟情于“水浒”所以,我此生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也做不了大坏事,但却常怀心高气傲、嫉恶如仇之风骨的,想来,该是看小人书水浒传慢慢养成的臭毛病吧。 母亲给我一毛钱我一个早上是看不完的,最多只能看上三本小人书花去六分钱。所以,如果我有一毛钱的话,我会看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再走上一公里多的黄沙马路,回到家里喝上两碗粥再回来继续看。但如果我不回家吃饭一直把一毛钱都看完了回去,母亲肯定是会骂我的,下次再向她要钱,或者不给,或者只给五分钱。所以,有时虽然想把这一毛钱的小人书看完再回去,但为了下个礼拜还能得到母亲的一毛钱,就只好忍着性儿回家吃完饭再回来了。虽然一天来回要走上四、五公里的路程,却也是心甘情愿,乐趣十足的。 下午的四分钱看两本小人书,实在并不怎么过瘾。并且,回家的时间尚早。白天小朋友们大多不玩游戏,或者因为天气问题,或者有的小朋友要帮助家里做点什么。而我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帮什么大忙,所以有时间上街看看小人书。到了晚上,会有许多小朋友聚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