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飞记得很清楚,当年昭和长公主刚定下封号时,曾有多名同僚上书反对,其中就包括好友宋良辞。 但庆帝在这件事上却分外固执,硬是顶着群臣的压力,将昭和大长公主的封号砸实。 从此之后,就是昭和大长公主风光无限的半生,将她所有同父异母的姐妹都压得抬不起头。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昭和大长公主深得庆帝宠爱是借了贵妃的光,因为从陈国而来的贵妃与昭和大长公主格外投缘,庆帝才能注意到昭和大长公主。 但吴金飞总觉得这个说法十分违和。 起码在昭和大长公主得到昭和这个封号的时候,贵妃还在陈国。 太后与昭和大长公主关系亲密非常人所及也是事实。 昭和大长公主的长孙在面对赵国使臣和陈国使臣时,是不同的态度 除了昭和大长公主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人也会被太后影响,不知不觉的亲近陈国? 这不是个好兆头。 吴金飞耷拉的眼睛中闪过不屑。 赵国与燕国本是同根同源,翼州的许多世家在幽州都有分支,反之亦然。 格外亲近也是应当。 陈国都是些什么东西? 在蛮族铁骑肆虐时,不知道守卫河山,只会抛家舍业难逃的玩意儿。 呸! 蠢小子,你差远了!吴金飞没好气的在吴乐康头上拍了下,也不再需要吴乐康扶着,转了个方向,健步如飞的离开。 天色尚早,他要去找大司马和大司空那两个老东西聊聊。 吴乐康捂着被拍的脑袋,满心的不服气,大步追上吴金飞。 他今天非得弄明白,他究竟与斤斤计较、全无世家风度的宋佩瑜差在哪里。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孝帝寿辰当天,宋佩瑜特意穿了身绣着金色暗纹的红衣服。 就算溅上血迹,也不会很明显。 第112章 宋佩瑜本就长得极为白净,往日里大多穿着青、黛等比较浅淡的颜色,加上宋佩瑜身上无害的气质,总给人如白玉般温润平和感觉。 如今换了身朱红色的锦袍,瞬间将宋佩瑜的脸色衬得红润许多,连带着眉宇间的色彩也比往日浓烈,让人不知不觉的将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来到燕国的使臣中,要属梁王和重奕的身份最高,其次是楚国襄王和陈国的南阳郡王。 梁王虽然还是西梁之主,却早就与赵国达成默契。 到达燕国后,万事皆以重奕为先,就差写个大大的赵字贴在胸口。 楚国与赵国已经达成联盟十余年,双方各有得利,关系越来越亲密。 襄王虽然贵为王爷,但也仅仅是个王爷。 重奕却是赵国太子,未来的赵皇。 众人相交时,襄王对梁王都多有退让,自然不会再去与重奕争锋,给自己找不自在。 孝帝寿辰当天,梁王与襄王特意先赶来赵国使臣落脚的地方,然后与重奕和宋佩瑜共同赶往举行寿宴的宫殿。 一行人进入宫殿后,立刻有穿着三品太监官服的内监迎上来,分别给重奕、梁王和襄王指了三个不同的位置。 宋佩瑜顺着太监指着的位置看过去,除了赵国使臣的位置在前,梁王和襄王的位置都在后面,甚至还不如兖州使臣和青州使臣的位置。 梁王和襄王脸上纷纷露出不快,却没马上发作,而是看向重奕。 你们与我同坐,让平彰去后面。 重奕脚步不停,径直走向孝帝左下方第一个席位,他的对面就是陈国南阳郡王的席位。 再往下数,才是燕国宗室和重臣,其中还掺杂着青州使臣、兖州使臣、梁王和襄王的席位。 梁王和襄王懒得理会作势要拦的太监,跟在重奕身后往前走,丝毫不在意他们与重奕坐在一起就没有办法做主位,只能坐在从位。 梁王和襄王带来的人则自觉的跟在平彰身后,去找梁王和襄王的席位。 太监接到引赵国太子等人入席的差事后,想过许多种可能,甚至做好梁王和襄王会当场对他发难的准备。 但他没预料到,这些人根本就不理会他,自顾自的改变燕国已经做好的安排,完全没有客随主便的自觉。 太监短暂的愣神后,立刻想去劝梁王和襄王去属于他们的位置落座,却被宋佩瑜不偏不倚的挡住去路。 宋佩瑜今日心情好,不吝啬随手做件好事。 他好心提醒还想继续纠缠的太监,小心惹祸上身。 宴席上的位置肯定轮不到面前的太监来决定,梁王和襄王也明白这点,所以才懒得将心中的不忿发泄到这个太监身上。 如果这个太监还要纠缠,可就说不准了。 没管太监听了他的话后是什么反应,宋佩瑜已经顺着重奕叫他的声音离开。 太监还是有些自知之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