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你,賜封你为吴国侯加使假节。” 孙策看荀彧激动,抬手示意荀彧,“文若莫急慢慢说。” 荀彧看孙策神色平静,放缓了语气劝道:“吴侯,现在汉室倾颓,需要的是匡扶汉室的忠臣。像你这般人物若是肯扶将崩的汉室,定会在千秋史册上留下辉煌。” “文若,你可想过汉室为何倾颓吗?” “还不就是内宦、外戚,奸臣当道,才使汉室至民不聊生的今日。” “那内宦、外戚是谁纵容的?又是多少年了?” 荀彧张张嘴,但他看孙策等他回答呢,才不甘不愿地说:“先帝昏聩纵容内侍。” 孙策不赞同地摇头,“文若避重就轻了。若是单单灵帝一人昏聩,文若责我的话有道理。可是从顺帝时期就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与外戚勾结,鱼肉百姓。而外戚把持朝政更要追溯到和帝的百余年前了。能使天下的百姓民不聊生百余年的汉室,你认为还值得匡扶吗?还是文若以为天下的苍生百余年所受的苦难,与汉室的延续比较起来不值得一提?” 荀彧是心有汉室的忠臣,但是他不是轻忽天下黎民百姓百余年苦难的人。他勉强说道:“那是没有吴侯你这般的人物,不然不会有外戚当权、内宦惑乱宫廷。” 孙策被荀彧的话逗笑了,荀彧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些欠妥,奉承的意味太明显了。 他为自己辩解:“彧此言不是奉承吴侯。从兖州到徐州,沿途见阡陌荒草、村落累累白骨。初使从者掩埋,后不得不任其暴尸旷野。而离开广陵郡到曲阿再来寿春,见百姓虽不是富足,但也是安居乐业,幼不见弃老无所遗,官学不因寒族而拒其子弟与门外,世家豪族不见有街头跋扈者。彧亲身经历,并不是要奉承吴侯。” 孙策知道荀彧说的这些话没有掺假。他趁机问荀彧,“我若使得天下百姓都如文若所见的寿春、曲阿之人,可青史辉煌吗?” 荀彧从心底深处不愿意回答孙策这种问话的。 “那吴侯也会背上悖乱逆臣之名声。” 孙策朗声大笑,“策一人背污名使黎民苍生得救,有何不可!” 荀彧起身向孙策致敬,正声道:“彧敬佩吴侯志向,但恕彧不能苟同。” “文若,可还记得夏、商、周乃至秦朝为何而亡?” “夏桀昏庸残暴被商汤取代,商纣王残暴被周武王所灭,周幽王昏庸葬送江山,秦横征暴敛苛政使民不堪而义举。” 荀彧回答的声音渐低。 “文若说的对。凭何夏、商、周乃至秦之帝王昏聩就丢掉了天下,而灵帝那‘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昏聩不弱于夏桀、周幽者却可以继续传承家业呢?” 荀彧不能言。 孙策继续说道:“我没有任何看不起宦官等人的意思。我阿娘说过若是衣食无忧生命无虑,何来的自愿腐刑入宫。再则,肉刑这件事应该彻底取消。至于以罪入宫这事儿就更不妥当。我们谁不想自己与品德高尚之人为友,谁不愿意自己的儿女在罪人的环绕中长大呢。偏帝室反其道而行之,你我皆有儿女,你看我说的可对?” 荀彧的岳父唐衡在桓帝的时候因罪受腐刑入宫,从小黄门做起。后来与宦官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谋诛灭了外戚梁冀,得封汝阳侯,开始把持朝政。唐衡上位后贪婪暴虐,荀彧的父亲荀绲畏惧唐衡势力,给荀彧娶了唐衡的女儿。为此事荀彧没少受嘲笑。但唐氏为人大方品德贤淑,二人婚后生育子女、伉俪情深,小日子却过得蛮好的。时间久了,再加上董卓挟持皇帝去长安,那时的内宫宦官基本十不存一了,就无人再提起此事了。 荀彧默默地对孙策拱手表示谢意。 荀彧沉默良久,不甘心地继续劝说孙策。 “吴侯,当今天子并无不妥之处,所以匡扶汉室为汉臣应为之事。” “照文若这么说,商纣王的后代若是品德无暇,岂不是可以与汉室讨还江山了?” “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啊。”荀彧用看顽童耍无赖的眼光看孙策。 “虽去千年,但商汤后裔要讨还江山梦想仍在呢。”孙策抚摸手中兵书的封皮,“文若,若是我能使皇室再不出内宦把持朝纲、帝室不再昏聩任由外戚专权,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被孙策的话勾起好奇心。 “吴侯欲取汉室而代之,何来的皇室再不出内宦把持朝纲?”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