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策行三国

第635节


太广,也非我能染指,我只想赚点小钱。”耿苞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说道:“祭酒有没有好的建议?”
  “我说的你都不肯做,不如你说说想做什么吧。”
  “我想做的东西很多,比如纸。我和麋子仲曾经提过,不知道他有没有向吴侯提及。”
  “提了。不过纸的利润不高,数量也有限,恐怕赚不到什么钱。”
  “为何?南阳那么多纸坊,产量很高啊。”
  郭嘉大致解释了一下。中原最近新开了很多印书坊,对纸张的需求猛增,各地纸坊一时都忙不过来。纸坊和印书坊不同,某种程度上是对支持者的回报,在建设之初就有合约,每个县按人口数量比例只建一到两家,不是什么人想建就能建的。公布印书工艺本身就有保证纸坊利润的目的在里面,当然不可能随便增建纸坊,否则现有纸坊肯定要有意见。
  耿苞听完,心中焦虑。郭嘉的解释合情合理,和他们收到的情报很吻合,但这样一来,他这一趟就要白跑了,其他生意就算能做,也赚不到几个钱,连买这个院子的两百金都未必能赚回来。难道要将这个院子再卖掉?耿苞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郭嘉又说道:“你买纸是为了印书吗?”
  “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买书?”
  耿苞瞅瞅郭嘉,迟疑道:“我们……想为郑康成印书。”
  “就这事?”
  “就这事。”
  郭嘉沉了脸。“那能用多少纸?我还以为是什么大生意呢,白高兴一场。”他挺身而起,甩了甩袖子。“你别想什么专卖了,南阳随便一个纸坊都能满足你的要求,提前几个月下单就是了。若是报上郑康成的名字,你还可以拿到优惠价。你要是愿意,把书稿拿来,我们也可以帮你印,比你们印的好,成本更低。”
  见郭嘉扫兴,准备告辞,耿苞连忙上前拦住。“祭酒莫急,我还有事要和你商量。”
  “什么事?”郭嘉很不耐烦。“几十金、几百金的小生意可没兴趣。”
  第1735章 失误
  孙策提着笔,看着刚刚写好的字,颇有些自得。虽然好久没有刻意练字了,手上功夫却未放下,甚至更加精熟。这大概和他天天提笔写字,已经适应了毛笔有关。
  案上摆着一幅刚刚写好的字,上面有三个大字:连云港,墨迹未干,墨香怡人。麋家有钱而不张扬,细节之处却非常用心,这墨不仅乌黑发亮,而且加了香料,让人心旷神怡,连书写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如何?”孙策放下笔,问一旁的麋竺、陆议等人。
  “好。”麋竺背着手,歪着头,打量着案上的题字,微微颌首,语气不重,却极真诚。“早就知道君侯书道精妙,也看过君侯不少批示,还是没想到君侯的书道有这样的境界。”
  陆议、诸葛亮等人也纷纷点头赞同。他们是孙策的近侍,经常看到孙策批示公文,可是看到这幅题字,他们也很意外。三个字既非篆书,也是非隶书,而是亦行亦正,一挥而就,浑若天成,遒劲而舒展,尤其是那个云字,矫若游龙,颇有腾云驾雾,俯视苍生之感。港字的三点水如惊涛拍浪,充满动感,仿佛下一刻就能发出轰鸣,溅观者一身水花。
  “有气势。”顾徽说道:“君侯,你再为我们的诗集题个名吧。”
  孙策兴致正浓。“好吧,你们的诗集准备叫什么名字?”
  “我们商量过了,就叫连云诗集。上次子纲先生和杨豫章联诗为《鄱阳集》,既有好诗,又有子纲先生的亲笔题签,一时被人称作双璧,我们的诗不能和他们相比,有了君侯的题字,也算有可以称道之处。”
  孙策哈哈大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别看顾徽说得客气,他们可是铆足了劲要出一部精品诗集呢,这些天一个个咬文嚼字,恨不得把胡须都捻断了,就连甄宓都在改诗,力求完美。反倒是“他”那首不用改,公认字字珠玑,实在让他汗颜。
  孙策酝酿一番,一挥而就,自己打量了一番,觉得还不错。“能用吗?”
  顾徽刚要说话,诸葛亮突然说道:“的确不错,只是珠玉在前,尚有不足,君侯再试试。”
  孙策有些头疼。刚才那副题字是神来之笔,再让他写也未必写得出来,用那幅字为参照物,这要求实在有些高。见孙策为难,众人纷纷怂恿,孙策无奈,只得收摄心神,宁神静气,又写了几幅。他放下笔,正准备询问意见,却发现诸葛亮等人一个个笑得很诡异,不免诧异。
  “你们……”
  “君侯,这边说话。”顾徽和诸葛亮一左一右,将孙策请到一旁。孙策不明其意,刚刚离开书案,就听到身后陆议一声喊。“都不准乱动,按顺序来,抓阄,抓到哪幅取哪幅。”
  “伯言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张承大声响应。
  麋竺的声音随即响起。“你们抢你们的啊,这连云港三字是我的,谁也别想动。”
  孙策回头一看,见陆议、张承等人围着书案,笑得开心,这才知道中计,不禁笑骂道:“你们这帮竖子,真是可恶,居然算计到我头上来了。孔明,你是主谋。”
  诸葛亮笑着连连请罪。“君侯,这可不能怨我们,实在是君侯平时里太忙,难得今天这么有兴致,所书气韵通达,妙手天成,可遇不可求。我们见猎心喜,只得出此下策。”m.BjzJNf.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策行三国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