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中比较年轻的杜宽看不惯这诸葛诞这样急切的想要让荀粲身败名裂的行为,他对这位荀家的后辈,很有爱才之心,虽然年少轻狂了一些,但假以时日,必定能在学术上有一番成就,于是他对诸葛诞喝斥道:“诸葛公休,休要多言,我等此来,非是要质疑荀博士,而是要为他正名。” 诸葛诞面露愕然之色,这时他心中隐隐觉得不妙,这时他忽然想到,这些博士们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一齐前来了,难不成是荀粲的故意的吗? 而外面的那些诸葛诞的托儿们也面面相觑,低声议论道: “怎么回事,难道这些博士都是荀粲请来的,他哪来那么大的自信?” “是啊,难不成这荀粲真的觉得自己的才华能经受得住博士们的检验?” “完了,看来这荀粲果然是有备而来啊,这诸葛公休完全被人家荀粲玩弄于鼓掌之中呐……” “不错,看来诸葛公休同荀粲的矛盾,反而被荀粲利用作为一个吸引目光的盛会,而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让那些博士替他正名,真是好算计啊!” “可是这还要看荀粲有没有真才实学啊……” “笨蛋,他当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之前的质疑,全是没有证据的凭空臆测,也就是说,以荀粲的才华,完全可以再写出一篇媲美之前两篇古文的存在!” …… 众人轻声议论之时,众博士也没有浪费时间,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董遇,首先轻咳一声,对荀粲颇为温和的说道:“那么,荀博士请我们前来,可是真的有什么名篇出世,至于荀博士能否担当古琴音律的博士,老夫觉得无可争议。” 看起来颇为威严的薛夏,也点了点头,道:“不错,荀博士在古琴上的造诣,我等早已在前几日领教过了,心服口服。” 众博士一致对荀粲在古琴造诣上的认可,让围观的众人们暗自赞叹,原来这荀粲居然早就为这些博士们演奏过了古琴,难怪这些博士们,对于荀粲的称呼也是“博士”,看来荀粲的琴技已经将这些博士们征服了。 荀粲听到博士们的称赞,没有表现出任何自得之色,于他而言,古琴为他带来的名声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项乐器,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抚琴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最佳的听众,永远是他自己。 而荀粲的这种淡然自若的神色,也让众博士们暗自点头,谦虚沉稳,踏踏实实,这个公子榜首果然不是普通的青年,这样的品质让他们十分欣赏。 而听到董遇的问话,荀粲这时却不慌不忙道:“诸位博士可知北汉文学大师班固班孟坚?” 董遇点头,只是淡淡道:“自是知道,他乃一代史学大家,著有《汉书》,以及名赋《两都赋》。” 荀粲面带微笑,又道:“那么张衡张平子呢?” 薛夏轻哼一声,显然觉得荀粲的问题很没有意义,他随意答道:“张平子亦是北汉文学大家,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理科也极其出色,在观星之术上的造诣更是突出,如今你提到他,想来是因为那篇《二京赋》吧?” 荀粲点了点头,悠悠道:“班孟坚的《两都赋》完全仿效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赋》分《子虚》、《上林》两部分,《两都赋》则分《西都》、《东都》;《子虚赋》虚拟亡是公针对楚之子虚、齐之乌有先生互相炫耀,而明天子之义,《两都赋》由虚拟东都主人针对西都宾赞扬长安,望朝廷西顾,而盛称洛邑制度,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子虚赋》前后两部分转接用亡是公听然而笑曰,《两都赋》则用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在总体风格上缺乏艺术创新,未能越出西汉藩篱,不过是以超过《子虚赋》近一千二百字的篇幅,更加典丽宏大而已。” 荀粲的一番评论说得有理有据,不过众人却不知为何荀粲要说这些,不过他们依旧耐着性子看荀粲接下来会说什么,荀粲继续侃侃而谈:“这张平子《二京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都有极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写,张平子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显然在立意上,《二京赋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