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个呢。”这京城略灵通些的谁不知道她这个周王妃一不得周王喜爱二不得娘家看重,要不是在孟皇后跟前还有几分体面,怕是王府里都没她的容身之地了。周王又没有实权,内务府那些奴才哪个不是看菜下碟的?给他们家的不过都是些二等货色罢了,再被周王要了那些顶尖的去,落到她手里的还有什么好货?只是这样的微末小事她一向不放在心里罢了。 见她的神色间露出几分落寞,悠然想到她的境遇,便掂掇着说:“我那里还有两罐没开封的,娘娘要是不嫌弃一会就带着吧。”周王妃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好意思。”悠然说道:“旁人多嫌这个味淡不爱喝,难得娘娘喜欢。横竖白放着也是霉坏了,还请不要推辞。” 说话间,丫鬟们把店里几套最精致的琉璃茶具捧了进来。悠然笑着说:“娘娘看看,这些可入的了眼?” 最终周王妃选了一套葵花样式的茶具和一对琉璃花瓶,悠然原先不打算收钱的,但是周王妃坚持要给,便只好收下了。只另让人拿了一套酒具和刚才说的那两罐茶叶,这些周王妃倒是笑纳了。 好容易将这位王妃娘娘送走了,悠然眼见天色不早,便往家走去。坐上马车不久,又想起来康泰和桃良两个小家伙都喜欢吃隔壁街道一家点心铺子里的翠玉豆糕,便让车夫从一个小巷子抄近道过去。 到了地方,自有婆子过去买点心,悠然待在马车上等着。这条街道上多是些卖吃食的铺子,此时正好临近晚饭时分,街上倒是人来人往的很热闹。悠然透过车帘的缝隙,随意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突然,对面巷子里站着的两个人吸引了她的注意。一个是弟弟的同僚太子府的洗马姜维另一个却是今科的传胪陈昌海。悠然曾在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时候看见过陈昌海,而且此人与当朝的皇长子吴王还是表兄弟,是勋贵里头少有的以科举晋身的少年子弟,因此悠然对他的印象颇深。像太子洗马姜维,也是太子外祖家的子弟,不过是靠荫功进了国子监,后来被太子招入麾下。不过悠然听弟弟说起过,姜维从小就和太子相熟,已经跟随太子当差多年,对太子忠心耿耿行事也颇有手段,很受太子的器重。若不是受功名所限,估计这会太子府的少詹事就会是眼前这位姜大人了。 只是这两人怎么凑到一起去了,吴王虽然一向表现得人模人样的,但是悠然每次听到他的名字都会想起清朝那位素有“贤王”之称的八皇子,只觉得虚伪的紧。悠然才不相信这位吴王当真对储位毫无想法。再看两人不过说了一小会的话就分开了,而且走的时候还左顾右盼了好久,完全就是地下组织接头的架势,心里的疑虑更甚。悠然垂下眼帘:前些天她曾听方心素说起过,朝中已有流言说太子遇刺一事与吴王有关。隆德帝虽然出面制止过此类言语,却也因琐事斥责了吴王,让大家更加揣测万分。 然而看到今日站在一起的这两个人,悠然心里暗诽:莫非此次储君遇刺一案另有蹊跷不成?悠然瞬间脑补了许多种隐私算计,想的脑仁都疼了。最后自嘲的摇摇头,算了,横竖此事与她没有什么关系。不管有没有蹊跷,太子这次都是赢家一方,弟弟作为东宫属官地位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她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没一会,婆子就买好了糕点回来。悠然将此事放到脑后,带着糕点回家哄孩子去了。晚上回家时,又从沈泽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江南那边赈灾异常顺利,灾民差不多都已经安置妥当。当初的刺客并没有抓到,皇上怕太子再出什么意外,便下旨将太子召回京城,安然作为太子属官自然是一同回京。想必过不了几天,安然就能回来了。 听了这个消息悠然心里异常欢喜,顾不得天色已晚,连忙让人去给娘家带了口信,省的母亲和弟妹一直挂念。 虽然今天书旗女频免费,但是作者还是更了一万字喔。以前没看的,正好今天可以补上了,呵呵……祝我亲爱的读者们女神们节日快乐!!! 第二百七十五章 门庭若市 果然,过了约有五六日,就有相熟的城防军家眷派人过来送信说太子一行已经到了城外。悠然连忙派人去城门处打听详情,没一会下人回来禀报说,太子果真已经回京了,诸位皇子和王公大臣奉命亲自到城门去接的。悠然正要派人去告诉娘家,娘家那边就来人了,说是大爷已经回来了,正往宫里述职去了,请姑奶奶不必挂念。 来送信的是庄姝的一个陪嫁婆子,悠然笑着对她说:“正要让人去给你们主子送信了,你就来了,这消息倒也灵通。” 那婆子笑着道:“我们太太和奶奶都挂念大爷,自前日起就专门派人在城门外候着。赶巧碰上了大爷,得了吩咐就赶紧回来送信了。” 悠然笑笑:“你们奶奶素来能干,只是回去告诉她,这还没出月子呢,虽说没几天了,但是也万万不能大意,还得好生将养着,别仗着年轻就不知保养。”婆子也微皱着眉头说:“姑奶奶说的是,太太往常也都这么说,只是我们奶奶这些日子牵挂大爷哪能安得下心来?不过这回大爷回来,想必就好了。”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