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第7节


主帅,已经换了人。就在这一年的三月,曹魏关中战区的主帅曹真,死了。受命前来接替的这一位是谁呢?就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司马懿采取的方针,可以叫做缩头乌龟战略。他拒不出动主力军团冒险决战,而是与对方比谁的军粮供应更充足。双方对峙到六月间,诸葛亮的军粮耗尽,被迫退军。虽然撤退时,王平率领的青羌飞军,射杀了对方的大将张郃,但是从总体态势来看,重新回归祁山的调整,依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眼看已经年过半百,岁月的危机感,迫使诸葛亮将主攻方向又改回到关中平原,而且选择了比陈仓故道的路程更短,与关中的中心城市长安距离也更近的褒斜道,从而进入了冒险一搏的最后乐章。

    最后乐章历时三年,只有一次战役,主旋律是悲壮。但是为了这场人生中的最后乐章,诸葛亮整整准备了两年。第一年,是在汉中休整军队,训练军队,同时开展农业生产,储备军粮。同时专门针对褒斜道的大量栈道路段,设计制造出来一种新的快速运输工具,叫做流马。第二年,是修缮褒斜道的道路,沿途建立仓库,然后大规模运输军粮到前方。

    建兴十二年(234)仲春二月,诸葛亮统领大军,从褒斜道杀到关中平原。他在褒斜道北口的一处平坦高地上,建立起大本营。这处高地,就是武功水旁边著名的五丈原,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南边。对方的主帅司马懿,也出动大军,背靠渭河建立营寨,在北面与之对峙。司马懿依然采取比拼粮食多少的乌龟战略,拒不出兵决战。诸葛亮也做好长期打算,分出一部分兵力,就近开展大规模屯田,准备来一个自给自足。可惜因为精力和体力的过度透支,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最终在寿命上没有比过司马懿。当年八月,他就死在五丈原的大本营中,终年五十四岁。由他演奏的冒险一搏最后乐章,到此戛然而止,宣告了他北伐战争攻防三部曲的正式结束。

    诸葛亮去世了,对他在北伐当中的用兵才能,应当如何看待和评价?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的北伐行为,准确的心理动机又该如何定位呢?

    整个北伐过程中,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发动攻击四次,两次出兵祁山,一次出兵陈仓,一次出兵褒斜道;另外派遣将领陈式、魏延,率领非主力进攻各一次。总共出兵六次,只有两次出兵祁山,后世所说的“六出祁山”,是不合实际的虚构。诸葛亮的北伐,虽然在政治上未能实现他宏伟的目标,即《出师表》所说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在用兵上的杰出才能。他的才能主要有两个闪光亮点。

    其一,是他在军队治理上,具有非凡的综合能力。治理军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军队的组建、训练、管理、指挥等多个方面。在他的严格治理之下,蜀汉军队呈现出来的面貌,《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有客观的记载:“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军容整齐,赏罚严格,号令分明。就连他的对手,曹魏的主帅司马懿,视察了蜀汉军队主动撤退而留下的营垒阵地之后,也不禁赞叹说:“天下奇才也!”

    其二,是他在军工技术上,具有非凡的创新能力。武器制造,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他主持改进的一种强力弓弩,铁制的利箭八寸长,相当于现今的二十厘米左右,但是一次就能同时发射十支箭,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故而取名叫“元戎”。元戎本来是古代一种大型战车,现今用在强弩上,表明这是弓弩中的老大。为了适应不同的道路状况,他又主持制造出两种新型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木牛载重量大,专门用在祁山相对平缓的山路;流马行进速度快,专门用在以悬空栈道为主的褒斜道。

    以上两方面,诸葛亮都撰写了多种军事著作。在三国时期,他军事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与曹操相媲美。其中一些篇章流传到现今,使我们能够从中清晰地看到他在军事上倾注的心血。而他在以上两方面的努力,根本目的是要从质量上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蜀汉军队的数量,比曹魏少得多。为了抵消数量上的弱势,只有提高质量一条路。从实际效果来看,他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他的主力军团,多次杀入曹魏的地盘,迫使对方拒不出兵决战,基本上与强大的对手打成了平局。根据客观的战果,进行公正的评价,诸葛亮还是应当评为蜀汉的臣僚当中,用兵才能最为出色的第一统帅,主帅型名将的冠军。

    那么他未能在军事上实现其宏伟的政治目标,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天、地、人三大基本因素,对他的全面性制约。天是天时,即现今所说的政治形势。要想消灭一个敌对政权,儒家经典《左传》有四个字的经验总结,叫做“取乱侮亡”。对方的政局出现混乱时,就能拿下它;政局走向灭亡时,就能压垮它。可见政治形势如何,是能否消灭对方的重要条件。然而诸葛亮北伐的七年间,是魏明帝在位的前期。魏明帝牢固控制权力,曹魏政局相对稳定,能够充分调动国家资源来应对蜀汉的进攻,可见天时的条件并不具备。

    地是地利。诸葛亮在地利上不M.bJzjNf.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