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的出现,一下就点亮了这些县城家庭的购物视野,料子好,衬身,最重要是洋气,穿着怎么就如此精神好看?他们不会知道这是多裁片的功劳,只会本能地感觉到:这是好货!拼皮夹克款式年轻又如何?有杨老师这样,刚届35,还能抓住年轻的尾巴酷一把的,如罗老师这样,妈妈给女儿买的,局长儿媳妇买、县里开厂的老板娘买……方氏只进了一件皮夹克,在店里挂了三天被杨老师买走,这期间来试过的熟客有七八人,陆续有四个人回家考虑后来买,买不到只能订货——他胆量放开了,返单一下就返了七件,还有皮裙、裤子、针织衫……一下就定了十几个sku,都是两三件的起定量,整个订单额反而后来居上,超过了南昌路的廖小姐。 但他这还是少的,h市作为全国惟一一个房价可以和一线比肩的二线城市,有钱人还少了?有类似需求的人只会更多,上架的三个sku,三天就售罄了,采购一看这势头,大胆返单,原来下单了还没上货的那些sku也追单,全都是几十件几十件的下……在十一月下旬,第一波试探性上货结束以后,【韵】是单如雪片,客似云来,一下就进入了一个小爆发的增长期—— 这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在返单高峰以前,【韵】的回馈销量就已经让杜文文非常吃惊了,据她自述,她走过秀的所有设计师品牌里,多数品牌都无法完成商业化,完成商业化也不意味着就能盈利,【韵】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几乎99%的同行,她也因此爽快点头,应下了乔韵的走秀邀约,收走了她的五十万块钱。可以说,杜文文最后就是被销量说服,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这是坏事吗?不能说坏事,但的确也是挑战,这个单量完全超出预期,换句话说,【韵】的产能有点跟不上了。乔韵不得不放下手里快收尾的设计工作,飞到n市和陈靛一起找厂家签合同,如今她的单量,大厂依然不屑做,但小厂工艺未必跟得上,品控若出问题,耽误上货,即使能让厂家赔钱,但讨要也是麻烦事,再说受损的终是品牌自己。她忙得晕头转向,心里也渐渐放下了对杜文文的一点疑惑:她多少猜到了点杜文文问这问那的心情,也许她是想要考察【韵】的潜力,在国内给自己留个退路,万一出国闯荡不成,回国了还能有秀走,有代言拿。模特通常都很注重和品牌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她们的工作合约。 只是……一开始为什么要过工作室来看呢?难道看画册还看不出潜力吗?她要留个人情,就不该多问啊,表现得越爽气,岂不是就越容易得到她的好感? 每个人都有秘密,杜文文没解释,乔韵自然也不好多问,她也没心思多想——12月下旬,西伯利亚寒流南下,冬衣销售旺季正式开始,该来的也终于会来,【笙歌】最新一季的新品里,赫然就出现了一系列皮革拼接的新品…… ☆、第42章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那边挂的是哪家的衣服?” 说来也有意思,乔韵和青哥还是在n市第一线发现【笙歌】的新衣的:【韵】的第一批衣服理所当然都是包给陈靛家的厂子生产,一则肥水不流外人田,二来陈家家族企业,秉持任人唯亲的优良传统,关键岗位上都是自己人,关键素材不容易外泄,工厂私下跟单的风险可被消弭至最低,三来,也是因为【韵】的衣服工艺复杂,面料多样,质检要求也高,偏偏订单量还不大,除了自己人以外,很少有厂子会尽心做。 之前的合作效果的确蛮好,但订单量比预料的多,陈家厂子的产能跟不上,要扩大生产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厂也不是那么好找,急单、工艺复杂、质检要求高,制衣成本还要严格把控,敢接会接的厂子实在不多。乔韵和陈靛只能采取扫街制——一家家可能合适的厂子都去登门拜访,除了展现诚意以外,也要看厂子本身的实力,设备新旧、工人素质,甚至包括老板本人的性格都在考察范围内,n市这些服装厂,有些老板是很有江湖气的,合同签了也当废纸一样看待,万一大包大揽接下单,最后次品率高到违约,他双手一摊,要钱就来告,【韵】这边经销商坐蜡,刚打开一点的局面说不得马上就废了。 他们也不是没筹码,【韵】先期上市了三件单品,件件都畅销,各方回馈也给他们信心,夹克和阔腿裤、针织衫都可加到千件的数量,之后的sku如果能看齐,那就是每单千件,这个等级的客户,对大厂来说还不值得另眼相看,但对一些中型服装厂已经是重要客源了。两人还是能享受到上座香茶待遇的,这厂子老板和陈靛是点头之交——以前和张姐有合作关系,把他们让到沙发上泡茶,正烧水,乔韵一眼就看到衣架上挂着的样衣:一件黑毛衣,半边袖子拼了皮,她问,“罗老板,那边挂的是哪家的衣服啊?” 罗老板手忙脚乱地找遥控器——电视还开着,播着《钢铁心》的预告片,秦巍拿着剑,慢慢挑起宁小雪的下巴——也讲不清乔韵是不是因此才转开眼神,误打误撞看到那件毛衣的,“噢,那是笙歌的,他们今年的单子一半都在我这里做——对哦,陈靛,你们不是担心皮革拼接的事情吗?” m.bJzJn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