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成绩,更也是书院的一次证明! 因没有外人在,吃饭的时候也不用讲究什么规矩,劳不语自斟自饮,美滋滋道:“下午晌我就给我那师兄报喜去。” 青竹书院今年也有人下场,他们这边知道名次的时候,凌青明自然也得了消息。 劳不语这所谓的‘报喜’,当然是去要去他面前嘚瑟一下。 他这性子有时候跟孩子似的,大家都习惯了,倒是卫恕在旁边欲言又止。 等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沈翠就找机会把卫恕喊到一边,问他是不是看榜的时候遇到什么事儿了? 卫恕是个直性子,做不来弯弯绕绕的事儿,他懊丧地道:“小奚说别提的,但山长既自己看出来了,我也不瞒着了。” 原来他们今日从村里出发去看放榜,那会儿榜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文人书生。 前二年的案首,不论是穆云川还是宋尧,都算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而今年,大家都对卫奚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已经在议论起来。 “我记得去年案首和第二都是青竹书院的学生,今年这卫奚是不是青竹的?怎么好像从未听人提过。” “不是,这个卫奚我有印象!参加过书院大比的,好像是咱们这一个小书院的,叫翠啥来着……” “叫翠微!”有人抢着回答,“这个书院我知道,是在村里办的。所以在城里无甚名气。办学时间好像也不过才两年。” 议论的人多了,自然有人泛酸,“两年就能培养出一个县案首?这是走了哪门子狗屎运。” 这种自己考不好就怪别人走狗屎运的言论,卫恕和卫奚也就当笑话听。 但后头有人来了一句,“去年得第二的卫恕,你们知道吧?一笔写不出两个卫字,卫恕和这卫奚是亲兄弟。” “那兄台你就更把我说迷糊了,他们兄弟俩,天资都这么高,怎么不同去青竹,而是让他弟弟去了名不见经传的翠微?” 这话听得卫恕心中哂然。这些人读了几年书,就觉得了解天下事了——青竹是名声更响,办学时间更长,许多人梦寐以求都考不进去。但难道就不许人更喜欢别的书院? 翠微有多好,根本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要不是有王婆卖瓜,自吹自擂的嫌疑,卫恕都想直接和他们分辩分辩了。 卫奚既已知道名次,也不管旁人怎么酸他,就准备拉着卫恕离开。 没想到这些碎嘴子还在那儿一个劲的说,有人甚至猜测,是不是这兄弟俩不合,所以才不在一个书院? 前头点出他们是亲兄弟的那人接着道:“听说这卫恕呢,从前确实是在青竹书院的,不知道后头不知为何不在那儿了,日常就出入翠微了。” 此时那些人已经不在管什么名次了,只把这当场茶余饭后的八卦事听。 而前头挑了话茬的那人却悄悄退了出去,兀自留下这些人猜测。 “到底怎么回事啊?” “难不成是凌山长不肯收他弟弟,所以卫恕从青竹学到了什么,偷偷去翠微传授他弟弟了?” “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不然这种默默无闻的小书院凭什么两年培养出一个县案首?” “那这凌山长也忒好性儿了。自家书院的东西那可都是宝贝!怎么能轻易传授给外人?” “我前头看书院大比的时候听人提过一嘴,翠微的先生好像是凌山长的师弟,所以他们两家也不算是外人?” 这种话卫恕就听不过去,前头旁人议论他们兄弟不值当什么,但是眼下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隐隐就把翠微贬的一文不值……出了县案首,倒好似是捡了青竹的便宜似的! 他上前就要和人争论。卫奚把他拉住了,说不值当,“《荀子·大略》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兄长觉得,他们是智者吗?” 这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只愿意相信他们猜想的,而不愿意相信翠微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真的出了个人物。自然称不上智者。m.bjZJnf.cOm